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黄玉米打就黄金链条 红干椒生成红火日子

  “从2009年开工以来,企业从未停产过。一天玉米的收贮量3000吨,开鲁的玉米都不够我们用的!”玉王公司副总经理庄海笑称。

  开鲁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白英文身边总带着一张图,上面清楚地画出了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:玉米——玉米芯,玉米——淀粉,玉米胚芽——玉米油,淀粉糖——葡萄糖——甘露醇……一张8K大的纸上,密密麻麻的写着50多种玉米深加工产品的名称。

  从这张纸上,我们不仅清晰地看到,开鲁县玉米深加工的发展脉络,而且也深切感受了产业链延伸后,附加值的成倍翻升:玉米价格一吨仅为2000元,而一吨甘露醇的价格,已经达到40万元。

  200倍,这就是精深加工的魅力。

  200倍,这就是产业升级的效果。

  目前,玉王公司二期工程中10万吨葡萄糖酸钠项目今年7月份投产。10万吨果葡糖、10万吨柠檬酸和10万吨麦芽糊精项目正在进行前期的推进工作。据介绍,这3个项目达产后,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6亿元,实现利税3亿元。

  玉王公司7月达产的葡萄糖酸钠项目,让开鲁县昶辉公司副总经理贾洪涛心情很好,因为他们的生产原料葡萄糖再也不用从山东购进,而把目标转向玉王。

  去年,昶辉公司投资6000万元实施了年产500吨甘露糖项目。该项目利用玉米淀粉的下游产品葡萄糖,经过精细加工生产可用于甜面剂和临床的甘露醇。产品全部销往欧美国家,年产值达2亿元。

  丰厚的效益,推动昶辉又开工建设了规划面积1.4万平方米的生物二期工程。年底,甘露糖、片剂和软胶囊将投产。

  一环紧扣一环,开鲁的玉米产业链条延伸再延伸。

  依托昶辉生物等医药化工企业,开鲁县今年确定发展精细化工和制药项目。只要是符合产业政策、成长性好、附加值高、科技含量高的,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引进来,形成集群。通过创新产品和品牌,2017年实现产值30亿元。

  “立足我们的优势,把玉米生物科技产业打造为县域经济的当家产业,仅这一产业今年要实现产值95亿元!”开鲁县县长赵长勇胸有成竹。

  在打造玉米深加工全产业链的同时,开鲁县的特色产业红干椒精深加工加速推进,辣椒系列产品加工企业迅速集聚。在山东飞达、大连吉锦等企业的带动下,今年全县红干椒产业将实现产值30亿元。

  以项目说发展、以项目论实绩、以项目见高低,开鲁县集中精力抓项目促发展。今年开鲁要引进县外生产类资金105亿元,实施外引内联工业项目30个,其中投资20亿元以上项目2个、亿元以上项目20个,签约额达到300亿元。随着项目的渐次落地,开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越来越足。

  扬长补短:田野又添新的致富增长极

  “开鲁县的玉米是支柱产业,红干椒是优势产业,要把农业作为第一车间,走科技高产、生态节水、循环发展的现代农牧业新路子。”开鲁县县长赵长勇说。

  走进开鲁县节水高产高效项目区,明显感受到农民朋友们走科技高产、生态节水的现代农牧业道路的兴奋与激情。

  在地头,我们见到了东风镇敖包村村民赵明春。

  “我有12亩耕地,全部上膜下滴灌,今年再也不用扛着铁锹在地里忙乎了,省工省水省肥料,按时髦话说,解放了劳动力!”

  说话间,赵明春的笑意不时浮在脸上。

  “人闲下来了,我准备再包15亩地,全部种红干椒,要是市场价格起落不大,今年的收入能翻番。”

  “以前一亩地得浇10次水,追肥3至4次,而现在水肥一体化,只需要打开水龙头就行。村里人都说,自打上了项目,高产是稳稳攥在手里了!”东方红村村民韩宝庄挤上前来,饶有兴味地说到。

  “项目区每亩土地将净增效益371元。因为每亩地可省水51%、省工3个、省地14%、省肥33%,亩增产100公斤。”县水务局副局长贾玉介绍起节水增粮项目有板有眼,“这个镇的项目区可年节水2421万方,年净增农业产值4177万元。”

  据介绍,开鲁全县高产高效节水农田今年将升至87万亩,粮食总产量达到30亿斤。

  积极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种植,开鲁县的红干椒产业正处于提质提效和升级转型的关键期。

  红干椒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,绿茄、香瓜、食用葡萄等精品瓜果菜特色产业,面积将升至15万亩。

  种植红干椒已有30多年历史的东风镇道德村,是全县红干椒种植的样板村。

  “从种植技术到营销策略,我们村都是这个!”村民李景申竖起了大拇指。

  “我家基本上每年种50多亩红干椒,亩产平均在500斤以上,按正常价格,年收入至少10万吧!”说起收成,老李自然是喜上眉梢。

  那么,作为农业大县,开鲁农民增收的突破点在哪里?

  贺志亮认为,通过提升地力、提高产出,开鲁县土地继续增值潜力不大。增加农民收入,只有一条出路,就是发展农区养殖业。

  开鲁丰产玉米,秸秆资源丰富,发展农区养殖业前景广阔。

  记者注意到,在开鲁镇主街道的路边,一个接一个的“开鲁牛市”广告牌很是显眼。

  依托福泽牛业、锡盟伊盛肉羊、大连成达肉鸡等畜禽产品加工企业,县里大力培育以“开鲁牛市”为重点的牲畜交易市场,积极拉动牛羊育肥产业,预计今年产值可达10亿元。

  “一定要把农区畜牧养殖加工产业打造成为农民收入翻番的主导产业!”赵长勇信心十足。

  坚持大户养牛、普遍养羊,舍饲圈养、繁育结合,积极培育专业大户、规模化养殖,开鲁县把黄牛、肉羊、生猪、奶牛、肉鸡,均列入发展畜牧养殖的范畴。

  据了解,今年,该县将新建养殖小区12处,规模养殖场50处。养牛专业村12个,养羊专业村12个。年内新增规模养殖大户2000户。

  养殖小区和养殖场规划设计的同时,相关人员已赴巴盟考察肉羊养殖。与此同时,5000万元贴息贷款,也用到了调动农民养殖积极性上。

  改变,从这一刻开始。

  贺志亮坦言,到2017年,全县规模化养殖场(区)达到882处,畜牧业占一产比重将提高到57%。

  城乡统筹:百姓幸福指数如芝麻开花

  “要在开鲁这个农业基础好的地方,率先走出一条城乡统筹的发展之路。”自治区党委常委、通辽市委书记杜梓在开鲁调研时指出。

  “双轮”驱动,开鲁县搞产城融合,同步推进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。

  “四区”联动,开鲁县2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、3平方公里物流园区和20平方公里新城区建设、12平方公里老城区改造一并铺开。

  坚持集约集聚发展,产业向园区集中,园区向城镇靠拢,居民向城镇集中,开鲁的城镇建设和产业布局规划,符合现实,目光高远。

  目标明确,要建设“现代宜居宜业园林城市”。

  思路务实,要靠产业集聚人口,靠城镇带动产业,推进城乡区域协调、可持续发展。

  在百姓期待的目光中,新区框架已经拉开。

  顺着园林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树贵所指的方向,我们瞭望着他勾勒出的开鲁新城区的轮廓:占地230亩的中央公园,14.47万平米的商务区,3.556公里的一横一纵交通体系……

  按照“南扩东移”的城市发展战略,开鲁今年全面启动实施了新城区建设。目前,道路土方工程正在加速推进,部分单位、学校的建设工程已经开工。

  紧随新城区建设其后,以东风镇整镇推进和12个市级示范村为重点,开鲁县的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建设循序渐进;

  全县街路建设、国道303线一级路建设热火朝天;

  农网改造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、小城镇建设、生态建设如火如荼。

  贺志亮多次强调,一定要把树种在有人的地方!人口聚集区人工造林力度不断加大,到2017年,全县森林覆盖率将达30%。而那时的开鲁,还将要实现住房砖瓦化率、通村公路硬化率、村屯绿化率等7个100%,实现图书室、卫生室、文化室、科技服务等20项全覆盖。

  取长补短,开鲁找到了起跳的支点。 乘着自治区实施“8337”战略的东风,开鲁人转换思路,谋求发展动力,着力调整产业结构,着力壮大县域经济,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,在创新中加速向前。

  有梦想,肯奋斗,开鲁日新月异!

(来源:)